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马永升: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就是责任
马永升  昆明市昭通商会会长
云南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马永升出生在昭通市鲁甸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勤奋刻苦,23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检察院做了一名检察官。就在大家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时,一颗不安份的创业之心促动他果断辞职下海。
商海茫茫,马永升也曾遭遇过其中的大浪险滩。表面看,他靠刚毅坚卓,将企业规模从此岸成就到了彼岸;实质上,成就事业的原动力是对社会心怀感恩的责任。
在他眼中,此生对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人是父亲,老校长,中学老师和妻子,正是受他们无私的爱的潜移默化影响,他更加坚定着要走心怀感恩的人生路。
心怀感恩,他说将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无限的责任中,会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完成的使命非凡,但也会深深地乐在其中、幸福在其中,奋斗在其中。
“履行好社会责任”,这是马永升给自己定制的奋斗目标。他说,这个目标就像做企业一样,既然做就会遇到困难。既然定了目标,就要坚持,切忌不能遇到困难就转弯,人的一生不可能定很多目标,目标多了成功也就难了。
责任,这是他成就企业的起点,也是他幸福人生的评价终端。
财富的出纳
“我只是财富的一个出纳”,这是马永升给自己的定位。
在马永升看来,财富是一种责任,财富的源泉是创造,财富的归宿是社会,而昊龙集团只是在履行着一个社会企业公民的责任。
昊龙集团一路走来,为自然灾害受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儿童、建设家乡新农村……一串串数字见证了马永升的滴滴善行。
“一个企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昊龙如果做好榜样带好头,那么更多的企业会入驻乡下,这样家乡的经济就会慢慢好起来。”
鲁甸县桃源回族乡箐门村鸭子塘自然村是马永升的家乡,对于这个养育自己的地方,他有太多放不下,看着家乡年复一年的贫困,他决定做点什么。
2008年,依托鲁甸县委、县政府打造鸭子塘工业园区的战略构想,昊龙集团结合了鸭子塘自然村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垫资5亿元把鸭子塘自然村打造成了集农、工、商、贸、旅游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第一村”。
那次的工程包括新农村的房屋集中建设、集约化经营管理农户土地,让农民变成股东、在村里村外开办工厂、兴建公共服务场所等等,村里的老人领到了养老金,孩子们也拿到了助学金,近4000名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 10多年来,昊龙累计捐赠善款超过3.5亿元,善款惠及教育、卫生、社会公益、救灾、扶贫、市政、交通、新农村等领域及困难群体。只要能够帮助别人,马永升总是不遗余力。
马永升的确是一位好“出纳”,他创造的是“绿色财富”,他致力于推动能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发展。“合理规划、科技创新、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是昊龙集团的生命线,企业花钱投入环保,环保建设促使企业更好发展。
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昊龙投资1000万余元,回收4个选厂铅锌尾矿中的硫铁矿,解决尾矿堆存的问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避免传统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被弃置不用所造成的浪费;购进先进测量仪器,提高检验水平,采用微机控制系统配煤,严格控制煤的浪费,提高煅烧水平;投资200余万元在各厂建设了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投资900多万元完善除尘系统,购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布袋收尘器,处理好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各项能源和资源利用指标水平都处于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原矿回采率达85%,使得精矿品位从小选厂时的46%提高到了现在的50%—52%,选矿回收率从原来的86%—88%提高到现在的90%—92%。
善行的根源
正义感,在马永升身上可谓与生俱来。他儿时起就喜欢打抱不平。马永升的父亲、高中班主任以及老校长身上都充满了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这些都是马永升被潜移默化学习的榜样。
回忆父亲时,马永升免不了遗憾。他说,今天他虽然帮助了很多人,但是最遗憾的就是父亲几乎没有享过他的福。“那时的条件有限,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我都还没有让他过上好日子”。不过,每每提到父亲,马永升眼里泛出了幸福的光芒——“老人家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很多,他教给了我很多。”对马永升要求严格的老父亲,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之举,但是他在马永升心中的形象无比伟岸。“老人家最难得的就是人品。”
马永升至今还能回忆起来,在他的儿时,他们家经常门庭若市。父亲购置了一些治疗痛风的器具和中草药,义务帮助别人,遇到缺粮少吃的人,还会尽力帮助。
马永升高中时的班主任龙老师,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颇费周折、不计个人得失去帮助学生,向教育局“周旋”来了当时近乎罕见的彩色电视机。民中老校长,为了学生的上学问题几乎操碎了心,从他为学生的学业而溢满了幸福的笑容上,青春年少的马永升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幸福温度。
在潜移默化中,马永升也学会了包容、大度、感恩、诚信和仗义。这也成为了马永升青少年时期以来的性格标签。
正所谓“吃得了亏、扎的了堆”。这样的处世哲学,让生性爽直的马永升多了很多人生的至交。当然,这些至交也成为了他后来事业的强大推手。
上世纪90年代,马永升刚创业时就遇到了资金的瓶颈。当时私营企业的贷款很少有银行支持,就在马永升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挺胸而出,他用人格担保帮他贷到了近600万的资金。
“那时候没有什么资产抵押,朋友的这份恩情深深刻入我的心里”。
后来的成长中,相似的帮助,马永升也经常收到。
因此,回望企业发展的这一路,马永升深感,昊龙的今天离不开昊龙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社会的大恩大德更不可遗忘。
正因为怀揣这份对感恩的认识,马永升将回报社会的责任视为与企业发展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
“企业家的精神要义就是责任”,在不同场合,马永升说出这句话时,总在用心用情。
苦难是财富
“做好企业,这是承担责任的前提。”从创业开始,马永升就深谙这个道理,也因为这样,他给自己置于“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创业轨道。
作为企业家,马永升首先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这也意味着他将踏上了“苦难”的征程。
1988年,昭通鲁甸县大水井水泥厂经营举步维艰,已停产7个月,正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拔治厂人才。马永升的梦想是做一名工程师,他毅然辞了检察官的工作,组建了一支团队,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清晰的经营思路,一举中标,出任大水井水泥厂厂长。
当时的水泥厂资不抵债,人心涣散,前景黯淡,经营一个这样的厂跟他学的专业几乎不搭边,他就是一个门外汉;厂里面曾参与竞标却未中标的对手对他百般挤兑;家里人也极力反对自己“盲目下海”……总之这是一个冒险的、需要勇气的选择,马永升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马永升不是怕吃苦的人,他迎难而上,认真学习,四处请教。很快制定了大水井水泥厂长远发展的规划目标和策略,深入生产一线,带领全厂职工实干,每天背几十斤重的矿石样本和检测设备上山,累了就和工人席地休息,饿了与工人一起烧洋芋吃。同时,他加强内部管理,到处筹集资金,寻找合作伙伴,组建销售网络,三个多月后,水泥厂就逐渐扭亏为盈,而且他也逐渐赢得了工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在水泥厂奋斗了十年,马永升度过了最难的一段时期。正当别人都对他的业绩称赞有加时,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明白,前方又是重重困难,但他抛开了一切顾虑冲了上去。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不要做一个驻足停歇的创业者。”1998年3月,马永升自己以法人身份注册成立了鲁甸县昊龙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1月,组建云南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他抓住国企改革的机遇,收购和兼并了当时资产只有148万元、负债却高达285万元的鲁甸县矿业公司,并支付70万元安置费,让散伙的工人又重回公司上岗。
2006年10月,经过长达22轮的激烈较量,马永升力压参与竞拍的其他4家房地产开发商,以9.25亿元购得昆明南市区五甲塘937亩居住用地的房地产开发权,被业界惊叹为“昆明房地产界突然冒出来的一匹黑马”。随着新昆明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昆明房价一路攀升,印证了马永升当初的“艺高人胆大”。
这一次次的成就,哪一样不是用埋头苦干换回来的,正是历经了不寻常的创业之路,让马永升成了一个有思想的企业家,在他的管理下,昊龙职工始终坚持“我们不是最好,但我们会做得更好”的企业发展理念,努力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正是在马永升的带动下,他和他的团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使他的企业能够一路前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