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以党建为引领 以创新促效率 以需求为导向 -----五华

 


         针对非公企业在经营管理、劳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领域存在较多矛盾纠纷的实际,2018年11月五华区工商联在区法院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调解室。调解室的成立是五华区在探索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相衔接服务民营企业的创新措施,是畅通民营经济法律诉求的有效渠道,是公正、高效、妥善化解民营企业商事纠纷有力保障,截至5月28日,调解成功案件9件,涉及金额为336万余元,接受咨询61件,为依法支持、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建+企业”模式

          “党建+企业”的模式不仅成为五华区党建的一个特色品牌,也是五华区非公经济党建的一个窗口。五华区工商联积极推动商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商会成立时,就指导和帮助组建商会党组织,做到商会成立在哪,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及时把新成立的商会组织纳入到“大联动”的工作视野,把商会力量聚拢到党的周围。加强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每年积极参加非公党工委举办的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活动,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帮助商会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商会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越来越到位,许多商会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在安排商会工作时同步安排党建工作,“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建设”一起抓,使商会党组织的活动日益丰富。

    以创新促效率,“线上”、“线下”双推进

           传播声音要注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五华区工商联以“互联网+商会+大数据”、“两微一网”为载体,创新构建“大网络+大商会”格局,利用手机短信平台、QQ群、微信群等,发送各类民营企业精神思想和惠企政策信息,搭建起工商联与商会之间联系沟通的最短路径,也进一步扩大了非公经济领域声音的传播“半径”。
        “线上”要沟通,“线下”要见面;利用“政商直通车”线上平台实现政府与企业间的指尖对话,旨在畅通企业诉求及建议表达通道,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及建议。同时,促进政企交流,推进政务公开,推动政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人要见面,思想更要“见面”。五华区工商联的相关会议经常性地邀请商会会长到会,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听取意见。五华区工商联建立起驻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联系商会制度,驻会领导不定期到商会调研,把政策带下去,把问题带上来;每个干部每周联系一次商会,了解活动开展、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等各方面情况,每月汇总上报。这些措施,不仅进一步增进了与商会的感情,也有效提高了做好商会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以需求为导向,前移阵地发挥更大效能

         今年4月,五华区工商联又在南强街、昆明老街、桃园家具城三家商会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搭建起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综合平台,为凝聚起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了合力。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