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聚焦复工复产】重启2020!官渡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

春回大地时节,一家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一条条生产线紧张忙碌生产,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卡车陆续进出昆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王旗营市场,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美食小店内市民们大快朵颐,……这一副副战“疫”图中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秩序的别样景致中,2020年正以多彩多姿的形式重启!

推动扶持政策落地落实助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2月,官渡区出台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政策措施》,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方面、推动企业稳岗就业、扶持重点行业企业、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四个方面帮助企业化解困难,保障全区经济平稳运行。围绕《十二条政策措施》,官渡区明确责任清单,进一步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支撑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靶向输血”“撑腰”减负。

3月18日,官渡区工商联召开“应对疫情共渡难关”政银企座谈会,在这场座谈会上,17家商(协)会、8家企业、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聚在一起,面对面,商会、企业代表抛出了困难诉求:“资金困难、成本升高;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影响,企业资金吃紧,希望银行能将还款期限推后,给企业喘气的机会。”.而银行方则给了“定心丸”:足额保障规模,不抽贷、不断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现行基础上下降0.5%。

3月30日下午,一场“餐饮行业互助应急贷款”专题研究部署会在官渡区召开。会上,官渡区8家街道商会、20余家餐饮行业代表,与昆明市、官渡区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桌而坐,就共同应对疫情,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和当前需要协调解决的融资问题深入交流。当天,会议对《昆明市餐饮行业互助应急贷款实施细则(试行)》进行深入解读,并介绍各项金融惠企政策。

“目前,我们有很大的融资需求,但搞不清楚市面上哪款金融产品更适合我们,有了区工商联及时搭建企银交流平台,感到很暖心很有帮助。”这是参加过两场座谈会的民营企业代表最切身的感受,截止目前,辖区已有4家企业已获得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信用贷款授信,授信总额245万元;有2家企业获得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贷款150余万元。

两场座谈会,是官渡区暖心稳企、推动扶持政策落地落实的生动缩影。当下,企业复工复产进入了“加速跑”阶段。“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复工复产。”成了近期以来官渡区党员干部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给企业复工保驾护航,全区各部门主动作为,通过“真金白银”的惠企措施,引导辖区内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

官渡区商务投促局通过走访、电话访谈、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对辖区企业复产复工需求进行调研。并结合企业需求,联合区级各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针对辖区中小微企业,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于3月31日和4月8日举办了两期培训课程。两期培训均采取“政府政策+银行金融政策”的模式,对于中小微企业需求较为迫切的社保、税务及贷款政策进行解读和答疑。考虑到培训效果和企业需求,培训活动除在线直播外,还将培训课件、政策内容、培训视频等通过“官渡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微信平台”进行发布,便于企业深入了解政策并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两次培训的线上直播和线下发布共计超过360人次观看,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为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有效缓减疫情期间生产经营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官渡区迅速启动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建立了一支128名人社专员队伍,对11781家企业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3563家企业进行失业保险返还,目前已审核通过2000余家,返还金额预计达到5000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2月份退费7402家,涉及金额5914万余元;发放工业结构调整稳岗补贴66万元。为方便企业错峰办理,区人社局在周六、周日为企业开启办理通道,最大程度方便和服务企业。通过 “降门槛”“简手续”等措施,将原来的9项申报材料精简为1项,努力在最短时间完成业务办理,减少办事群众在大厅停留的时间。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孵化载体疫情防控期间减免费用工作,分别给予云南滇创季官产业园社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云南北理工(官渡)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5家创业载体一次性奖补合计25万元。

区科技信息化局则加强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协同发展,协调部门之间信息联动共享。全力以赴做好通讯、网络保障工作,快速推出远程开工、云端作业等“硬核”措施,对接联合三大运营商,通过云产品服务的全线发力,完美实现“见屏如面”,保障复工后的疫情防控和远程办公能力。

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近期启动全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实现全类型、全流程、无纸化、零见面,这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更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便民、利民、推进复工复产的高效便捷服务。企业开办成本降低了,激发了企业创业就业热情,企业只需在家网上自主申报,足不出户就可办理营业执照,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企业注销全程电子化,解决了企业“注销难”的问题,促进企业更新换代,激发了市场活力。零见面审批,实现以“面对面”的线下办理模式转为“键对键”的线上办理模式,避免了人员之间的接触,减少的内部流通缓解,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官渡区总工会深入防疫一线,深入社区、企业,解难题、送温暖,发挥好 “娘家人”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期间,官渡区总工会为侨飞环保有限公司、柯润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的52名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为无纺布厂、金河服装有限公司等64名困难职工,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做好自我防护,顺利上岗。

街道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助推复工复产进程

全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在职能部门,更在企业驻地的街道。连月来,官渡区各个街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破解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把疫情对辖区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官渡区太和街道在全市首创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个体工商户复工申报,当天申报,24小时内办理,避免了人员聚集,办理更加快捷。“我们辖区内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就有9201户,如果大家都来社区申请复工,会造成人员聚集,”太和街道办事处主任邹彪说,“特殊时期提倡网上办公,复工复产申请也完全可以在网上申报、审核。”

在与街道的社会组织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对接后,恩派的技术团队把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需要填写的6张表融合成一个登记表。短短3天时间,一个简化个体工商户办事流程,减少申报工作量,不用面对面提交申请就可以完成审批的微信小程序完成上线。2月16日,“太和街道个体工商户复工登记”小程序在和平路社区首先试运行。企业和个体户申报提交成功后,由街道社区现场核实是否具备口罩、测温枪、消杀物资、复工人员的排查情况、“云南抗疫情”二维码5类条件,满足条件后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发放复工通知书,省去了填写表格、面对面办理等程序。如何让“码上办”变“马上办”?邹彪介绍,街道的每个社区都建立“太和街道某某社区复工复产”微信群,商户扫码进群,每个微信群都有街道经济科、城管科、片区民警、市场监管所、社区经济专干和恩派社工参与管理。社区经济专干为一级管理员,负责进群身份审核、政策解答与通知、新成员入群发群公告。复工申报实行当天申报、当天处理,有力推动了街道辖区个体工商户全面复工复产。

吴井街道辖区开启企业分类指导工作,推进企业有序复工。据了解,吴井街道辖区内有公共单位175个,专业市场6个,集贸市场3个,企业1900余家,个体工商户8000余户。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办根据企业经营场地及人口易集聚程度,将辖区企业分为封闭密集型、开放密集型、封闭分开型、开放型等类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复工防疫措施进行精准指导。针对建筑工地、商贸和服务业、货物运输、信息服务、金融保险、酒店住宿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由街道各科室分工包保指导企业复工复产。街道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采取“点对点”联系、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协调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以科学的方法、更高的标准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工作,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截至目前,街道辖区集贸市场、工程建设、货物运输、金融保险和人力资源等保民生保生产的企业复工率达100%。

在官渡区小板桥街道晓东万鑫汽配市场,一位经营汽车配件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内异地经销商和异地员工多,门店开工后,因不了解这部分返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大多从业人员心里没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摸清辖区企业异地来往人员底数,对企业分类管理,做好“减压”工作,配合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据了解,小板桥街道作为官渡区市场企业最多的街道,共有企业5852户、个体经营户15778户、各类市场131个。“街道压实网格化‘3+X’管理模式,将辖区11个社区划分为77个网格,每个网格实行封闭式动态管理;以‘一标三实’APP‘云南抗疫情’二维码扫码为抓手,分类做好重点疫区返昆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动态跟踪管理及排查工作;重点保障民生类企业市场,帮助100余家企业完善内部防‘疫’管理机制,确保防疫工作到位;有序保障30余家重点项目类企业重点人员留观措施,帮助企业做好上岗前防疫培训,逐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针对企业提出的复工申请,街道将企业复工复产申请的前哨设在各社区网格,定期走访民生类企业”,小板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戴伟这样介绍。截至目前,小板桥街道已复工企业4800家,13000个个体经营门店开门营业,复工复产率达88%。其中,房地产企业已全部复工,商贸服务业复工复产率达到80%,仓储物流业复工复产达到90%,餐饮业复工复产达到40%。

官渡街道有入驻企业7000余家、11000余家个体户,大小市场29个,呈现出市场主体多、人流量大、分布较散的特点。加大对入驻企业的宣传引导和材料初审,并对不符合复工条件的企业劝说延后复工;由社区按照防护物资、防护体系、员工登记等硬性要求,从严对市场管理方汇总上报的申请资料进行把关和现场初核;由街道负责对社区统一上报的申请复工进行审核,并会同区级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核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下发复工通知。截至目前,官渡街道已复工企业4300余家,7800个个体经营门店开门营业。  

各街道还主动承担了架起辖区商户会员单位间的“连心桥”的职责,根据各级部门复工复产政策意见,各街道号召民企关键时刻承担起社会责任,大型承租方、市场开办方为中小型个体商户减免租金、减免物管费等成为了当前最暖心的问题。在街道和相关部门协调下,为解决企业因疫情面临的实际困难,云南康乐茶文化城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市场全体700多个商户商户减免一个月租金,累计减免资金600多万元,与企业共克时艰。

重启2020 不负春光时与行

“测体温、戴口罩、消毒……”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这样的流程化防控程序,螺蛳湾商贸城一期市场商户李禾芝已熟记于心。在复工复市分区分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3月8日螺蛳湾商贸城全面开业复工。螺蛳湾商贸城共有商户50687户,当日复工经营41851户,复工率82.57%,其中一期市场复工率92%,二期市场复工率92%,仓储区复工率71%,精品区复工率87%,写字楼复工率25%。

每天凌晨3点开始,一直到下午四五点,来自国内多个省区市和云南省内各地的蔬菜采购商齐集王旗营蔬菜市场,这里,一片繁忙。这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承担着昆明市80%的蔬菜供应量,服务全市人口超过500万人,是名符其实的昆明菜篮子。目前有98%左右的商户开门营业,是昆明市蔬菜批发和零售的重要保障。

自3月5日起,伴随着第一声鞭炮的响起,华洋家居广场拉开了安全复工的序幕,正式开市营业。健康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商户明显感觉到消费人群的增加和市场的回暖,对于未来,他们有着信心!

截至4月13日,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123542户,已复工复产个体工商户94181户,复工复产率达76.23%。22个专业市场中,复工开市21个。

房地产业的全面复工是经济回暖复苏“晴雨表”,巫家坝片区17个参建项目现已全面复工,这里,塔吊林立,如火如荼,工人们挥汗如雨,货运卡车川流不息,不时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声。在昆明金茂广场施工现场,目之所及都是高耸的楼体,楼房的雏形已初现。截至目前,全区房地产类55家企业,已复工55家,复工率达100%。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市民们走出家门,重新开始久违了的熟悉生活,拥抱着春天的生机和美丽。无论是在官渡古镇小吃店内,还是在知名大型餐饮企业海底捞,人们酣畅淋漓地品尝着这期盼已久的美食。

为支持餐饮行业复工复产,官渡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昆明市官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支持复工复产二十条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既抓监管,也促帮扶,助力餐饮业平稳健康恢复运行。据了解,官渡区共有持证餐饮单位数4982家,截至目前,共有4134家餐饮单位复工,占比83%。

近日,官渡区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体育场馆陆续开放,3月21日,区体育馆开馆,3月24日,官渡区图书馆、文化馆恢复开馆;3月28日区博物馆恢复开放;除了“四馆”,辖区8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96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也已全部恢复开放。据了解,官渡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每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拨付专项经费2万元,用于购置防疫物资,确保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时安心、放心。

四月的春风是彩色的,带着希望,在生命萌动的季节,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中,一幅幅重返美好的画面中,既抓疫情防控,也抓复工复产,跟随着城市的复苏节奏,官渡正在重启2020!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栏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