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第72位、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51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首、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第98位……安宁的诸多荣誉背后,离不开政法机关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安宁市政法机关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中之重,紧扣“护企安商”“惠企便民”“公平正义”三大关键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护企安商
稳定社会环境
2019年,安宁市政法机关磨快进攻尖刀、擦亮防控金盾,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龙头、以“风雷行动”为打击载体、以“两周三查”为防范手段,坚决扫除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梳理41项乱点乱象清单,对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开展全覆盖综合整治600余次。
严打各类经济犯罪,2019年安宁市公安机关立经济案件40件,发案量下降39.2%,破案率上升91.11%,追赃挽损744.49万元。
2019年9月,安宁某公司无钱支付农民工工资1965万余元,导致发生583名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安宁市司法局及时调解,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安宁运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去年全市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442件,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5件,调解成功率达99.9%。安宁政法机关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这个“晴雨表”来看,2019年安宁位居昆明市第一。
关键词:惠企便民
提升营商环境
在审批事项做“减法”的同时,安宁还让法治服务做“加法”,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市公安局推出27项便民利民举措,49类31项户籍、出入境、车管业务实行网上申报预审办理,全面推开“自助便民服务超市”等智能化、人性化服务。
市法院开设民营企业法律咨询服务“绿色通道”, 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立“网上立案”专门窗口,对涉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事项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依托巡回审理、阳光司法等活动,以案释法,对民营企业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市检察院充分发挥行政检察监督职能,扎实开展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服务保障经济良好发展。去年,某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中,在该公司积极退缴相应税款后,安宁市检察院充分考虑了民营企业生产发展,对该公司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市司法局完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做好基层法律服务、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等各项工作。2019年,全市各基层法律服务所共开展法律服务工作2824件,组织全市各单位开展各类法治宣传专题教育活动83场次。
关键词:公平正义
优化法治环境
随着安宁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投资保持强劲势头,金融类犯罪案件也随之增长。
安宁政法机关严打金融类犯罪。2019年以来,共受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骗取贷款审查、妨害信用卡管理等案件11件24人。
同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2019年,安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了王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吴某等6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案,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
对涉民营企业的债务纠纷、劳动争议等案件,及时纠错纠偏,有力保障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安宁市依法治市委员会持续统筹和推进法治成效建设,督促全市31家行政执法部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约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安宁政法机关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支持鼓励企业放手发展,以切实有力的举措稳定社会环境、优化法治环境,营造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推动安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