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杨向荣:用良心打造舌尖上的安全
商会纵横:农用物资产品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农资产品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超量施用农业化肥,则会导致环境及土壤被污染。可以说,合理使用农资产品,科学种植生态农产品,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云南季季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荣,正是在农资产品的经营中,找到了一条适合现代农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新道路,实现了公司效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商会纵横:80后的杨向荣,出生于昆明禄劝县一户农村家庭,四五岁时就跟随父母下地种田了,年幼的他把家里当时的几亩烟叶地当成了自己的大型游乐场,在这个游乐场里,他不仅观察到了烟叶的生长情况,还顺应着四时花开的节奏,与田间地头的农作物一起吐故纳新,吸收着大自然播撒的成长养份,与农田亲密对话,与农业悄悄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时代,父母看到了杨向荣在农业方面的天份,建议他系统学习农业,就这样,十多岁的杨向荣只身来到昆明市农校求学。那么,他能适应独自求学的环境吗?面对系统的农业知识,他会“消化不良”吗?
云南季季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荣:我1984年出生在昆明市禄劝县一个小山村,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跟着父母下地干活,我们家种了十多亩烟叶,所以从小我就对烟叶的整个生长过程非常熟悉,从烘烤到烟叶分级,再到烟站里面去销售等等,一系列我都会做。2004年我考入昆明市农校学习农业,所以毕业之后我就选择了做农业这块。
商会纵横: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杨向荣正是在处处留心的观察中,看到了春夏秋冬所蕴含的大自然的生命能量,也看到了大自然赋予农作物的生命能量。从求知到求证,他在农校的学习中收获了更多探索未知带来的喜悦。求学期间,假期打工就是他实践和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一家农资公司工作。在之后的3、4年的工作中,杨向荣看到滥用化肥对环境及土壤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深感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带着这样的思考和忧虑,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做了重新定位,那么,他会把职业坐标定位在哪里呢?
杨向荣:我是个比较好动的学生,毕业以后也确实可以到我们禄劝的相关部门的当公务员,但是我这种性格可能不太适合到办公室去,所以我想找一份有关销售,有关农业的工作,之后我就到了一家农资公司找到工作。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三到四年的打工,去积累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行业中的经验。通过打工积累尽量减少我创业的失败率。所以我创业的时候是从副总经理辞职创业,高管去创业就相对简单一些。
商会纵横:创业初期,杨向荣带着之前工作攒下了6000块钱,从南寻找到北,最后在山东找到一家农资公司,并成功签订了创业的第一个单子:品牌农资产品云南总代理。虽说没有空手而归,但单打独斗的苦涩感却在杨向荣心里挥之不去,他深知,一个人的游击战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完全没有胜算,只有与同道中人抱团发展,才能在业界取得长足胜利。那么如何抱团?当然只有成立公司才能广纳贤才。但是问题来了,开公司的钱从哪里来?
杨向荣:当时我就与合作伙伴一起凑钱,因为我的六千块钱基本花的差不多了,凑不齐的资金就只有去借款,但是到银行去贷款我们是贷不到的,那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每一个股东都把自己的亲戚搜寻了一遍。我呢需要去借20万的资金。当时23岁的小伙子要去借那么多钱,别人都觉得是个疯子,怕我还不起嘛。但在我们村子里,我从小跟着我父亲下地干活,所以全村都觉得我是个乖孩子,我是值得信任的人。我父亲就去跟他们说:如果我还不了钱我父亲替我还给他们。当时在我们整个村子里挨家借钱还是能够借得到。每一家少的呢500块,一千块,两千块,多的到一万。这样把一个村子都借款了一遍。我记得当时村里有个奶奶,家里只有两千块钱,她还拿出了一千借给我。她说拿去好好得干...之后我就觉得我输不起,我父亲兄妹七个,我母亲兄妹六个,个个都到银行贷款帮我。就这样凑齐了20万块钱开始了创业。
商会纵横:拿着这四处筹借来的20万元启动资金,杨向荣开始了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的计划,禄劝乡亲们的信任,父亲的鼓励,像一只只动力强劲的螺旋桨,推动着他在商海中一路高歌猛进。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农资产品的经销商,又是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者,他深知,只有整个农业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都遵循自然法则从事农业生产,才能种植出安全的农副产品,从而在源头上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杨向荣:我觉得食品安全是国人最担心也最关注的话题,那作为行业从业者,就像我们这些创业青年来说,我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一个,解决食品安全源头问题的机会,因为国家现在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也好,各方面人才也好,都可以到农村去发展,加入到食品安全的维护中。
商会纵横:创业八年了,杨向荣的季季丰农资已经遍布云南省各州县和乡镇,他所经营的农资产品在赢得农民好口碑的同时,渐渐占据了云南农资供应的半壁江山。对杨向荣来说,创业八年,就是舞好“化肥”这把“双刃剑”的过程。如今他既是农业领域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更是凭良心做事的季季丰的掌门人。
杨向荣:之前YBC也给了我们创业导师的帮助,昆明市工商联也把银行也引荐给我们,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问题。导师呢解决了我们发展中经营的一些困惑,以及组织架构的重塑,和人员培养中的对接。我们今年拿到了云南省青年创业省长奖,这是我们工商联、团市委的大力帮助,对我们进行申报。
商会纵横:从禄劝到昆明,杨向荣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楚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在他看来,农业是良心行业,农业从业者必须带着良心做事,才能守住诚信,创造舌尖上的安全。未来他哪也不去,他会好好得守住云南的碧水青山,在云南优质的气候条件下,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实现有机生态农业推广,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指标,让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早日走进千家万户。他说,会以己之力继续为农户服务,早日实现创富之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